年初以来,海林市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纪委工作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根据基层实际,重点运用“五种模式”,提升监督“五个质效”,推动各类监督走深走实。
一、推行“协作区”模式,提升县级纪委监督质效
为了有效破解县级纪委办案力量不足、能力欠缺、人情干扰三大难题,制定《海林市协作区工作运行机制实施办法》,建立1名班子成员牵头,1个监督检查室负责,N个派驻纪检监察组和乡镇纪委协作办案工作模式,将全市8个乡镇、57个市直单位、112个行政村,划分为6个监督执纪协作区,形成了日常联合监督检查、重要节点交叉互检,专项行动分片负责,重大案件由协作区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第三种形态以上案件均由协作区办理,简单案件由各室组、镇纪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办理,提升了县级ji纪检监察机关监督质效。
二、探索“网格化”模式,提升乡镇纪委监督质效
运用“网格化监督”,直逼乡镇党委主动担责,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8个乡镇建立一级网格8个,二级网格31个,三级网格122个,监督对象7353人。实施“清单履责”,倒逼乡镇纪委自觉履职,解决乡镇纪委不会监督、不善监督、不敢监督的难题。梳理乡镇纪委重点任务并建立台账25项,制定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基层监督4类清单44项内容,并动态调整清单任务。出台《海林市乡镇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工作任务清单》等配套文件和流程11个,充分运用“七必访”“四必谈”,从严整治基层群众身边“微腐败”。
三、实施“巡回驻点”模式,提升派驻机构监督质效
制定《海林市纪委监委关于派驻纪检监察组开展巡回驻点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采取“巡回驻点”的方式,分段到每个被监督单位进行驻点监督,改变综合派驻与非驻在单位日常联系不紧密、监督不及时、执纪不到位的情况,用“精准点穴”破解派驻机构监督“浮于表面”难题,切实发挥“探头”和“哨点”作用。
四、运用“三色预警”模式,提升村级组织监督质效
实行村级“三色预警”,由远程监控变为近身监督,解决村级组织监督乏力难题。组织全市112个村“量身定制”廉政承诺,绘制“廉情地图”,运用“绿、橙、红”三色(制定村级廉情预警评分细则,包含民主议事决策、村级“三资”管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干部违纪等内容,90分及以上为绿色;80—89分为橙色;79分及以下为红色),对村级党组织权力运行实施廉情预警,重点对村级“三小”(小微权力、小型工程、小额资金)实施有效监督。2022年以来,通过“三色预警”,对17个红色预警村开展机动巡察,经过一年的跟踪整改,已有11个村转化为绿色,3个转化为橙色,绿化率65%,脱红率达82%。
五、用好“专项整治”模式,提升重点领域监督质效
按照省、市纪委部署,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年初以来开展的12项专项整治,市纪委牵头召集相关职能部门梳理行业领域特点,查找风险点,研究主攻方向。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高度聚焦、在推进专项整治上加大力度,推动党的惠民富民安民、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开展专项整治为切入点发力点,坚决斩断伸向群众利益的“黑手”,决不让改造房成为“闹心房”、补贴款沦为“唐僧肉”,决不让市场主体和老百姓受“窝囊气”,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